立即播放
2016年初秋,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盛大举行。绿水青山中,八方来宾陶醉于这座文化名城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,盛赞杭州、浙江是展示中国方案、中国道路的鲜活样本和生动缩影。其实,东海之滨的这片土地,从来都在大刀阔斧地创造着令人瞩目的历史。
其实,东海之滨的这片土地,从来都在大刀阔斧地创造着令人瞩目的历史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***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,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,浙江在“八八战略”指引下,自觉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科学理念,打出“浙商回归”“五水共治”“三改一拆”等转型升级组合拳,全力推动经济加快进入“增长中高速、质量中高端”轨道。这当中,浙江以“五水共治”为突破口,通过拆、治、归,让越来越多的江河奔涌、湖水荡漾、溪水潺潺,也倒逼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转型升级、科学发展之路。三年治水,治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;三年巨变,变奏出一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浩荡长歌。
美丽的清晨,霞光万道。钱塘江从大山深处蜿蜒而来,在这片钟灵毓秀、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一路奔涌,浩荡向前。
千百年来,因水而得名的浙江,河网密布,小桥流水,桨声灯影,渔歌唱晚。
潮涨潮落,沧海桑田。上世纪80年代以来,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浙江凭借先发优势,书写了敢为人先的发展传奇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: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四,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0多年居全国第一,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在全国保持领先。
经济持续快速发展,使浙江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,同时也较早地遇到了“成长的烦恼”。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,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水资源开发、利用和保护面临严峻挑战。2012年,全省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为劣V类,31.7%的断面达不到功能区要求,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。尽管生态建设投入逐年加大,但老百姓的环境获得感依然没能得到满足,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甚至愈演愈烈。
2013年2月17日,杭州毛源昌眼镜董事长金增敏发了一条微博,他愿意出20万元,请老家瑞安的环保局长在一条被污染的河里游泳20分钟。
杭州毛源昌眼镜董事长金增敏说:“因为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,不要说20分钟了,脚都下不去。”一时间,“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”成了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。
浙江卫视2013年《寻找可游泳的河》摄制组拍摄的画面中,一条条五颜六色的河,刺痛着人们的神经。问题在河里,根子在岸上。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,处在改革前沿的浙江似乎比别人更早、也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,增强发展动能转化,是时代和人民对浙江的执政者提出的现实课题。
2013年4月,在浙江省第十次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,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,群众的感受比评价指标更重要,要把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引导到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上来,把生态省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。
浦阳江
这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一条支流——浦阳江,前些年,水质已经恶化到重度污染的劣五类,年年都被亮起环保红牌。
距离浙江生态日还有3天时间,这一天,省委书记夏宝龙冒雨前往浦阳江,一路考察,一路督办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。在现场,夏宝龙用“里程碑”这三个字,赋予了治理浦阳江重大的历史使命。
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:“浦阳江的治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,这次咱们下决心,要把浦阳江的水治好,它打响了浙江今后几年,治水的攻坚战,也是一个动员令。”
2013年6月,省委书记夏宝龙专门给各市县区委书记写了一封信,信中说,宁可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一些,也要下决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,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、更好的发展空间,给浙江人民创造更宜居的美好环境。
2013年10月上旬,“菲特”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,引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;临近年末,杭州市又发生了原因不明的自来水异味事件。大灾之后思大治。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,省委、省政府更加深刻认识必须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“五水共治”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浙江的水问题。
2013年12月初,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。全会提出,以“五水共治”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。随后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向全省发出了“五水共治”总动员令。
与此同时,“五水共治”工作领导小组宣告成立,以省委书记、省长任组长,六位副省级领导任副组长,31家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,全面协调推进治水工作。全省上下同心聚力,形成了党委、政府、人大、政协四套班子齐上阵的组织推进体系。
这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,这是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,建设美丽浙江、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战略决策。
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浙江的共产党人决心要在前人的基础上,以“重整山河”的雄心壮志和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,进一步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,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,治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,治出浙江科学发展的新局面。
按照统筹兼顾、把握轻重缓急和分步实施的要求,省委、省政府明确了“五水共治、治污先行”的路线图,制定了“五水共治”的总体目标和时间表:三年解决突出问题,明显见效;五年基本解决问题,全面改观;七年基本不出问题,实现质变。
五水共治,浙江“严”字当头:严格准入监管,不符合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。
五水共治,浙江重拳出击:治污水,重点整治黑河、臭河、垃圾河,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、生活垃圾集中处理“两覆盖”,加快工业和农业“两转型”;防洪水,重点推进强库、固堤、扩排;保供水,重点建设开源、引调、提升三类工程;排涝水,重点强库堤、疏通道、攻强排,着力消除易淹易涝片区;抓节水,重点推进改装器具、减少漏损、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,合理利用水资源。
浦江月泉水晶园区
浦江月泉水晶园区曾经见证了水晶业发展的疯狂岁月。
浦江水晶产量曾经占全国80%以上,每年排放近500万吨的生产废水和大量废渣,导致境内50多条溪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。“坐在垃圾上数钱,躺在病床上花钱”,是当地畸形发展水晶产业、将自然生态推向绝境的真实写照。
2013年6月一个炎热的夜晚,人们已经沉睡。浦江县多个部门联合出击,对偷排漏排的水晶加工户实施“清水零点行动”。
执法人员说:“它偷偷地埋了一根暗管在这里,直接通过这个下水道排污。”
轰轰烈烈的家园保卫战全面打响,浦江党员干部率先垂范,对自家违法建筑动真,对亲属污染厂房说不,共拆下违建605万平方米,关停污染加工户两万余家,同时引导规模企业入园发展。
铁腕治污,浦阳江首战告捷。与此同时,各地也捷报频传:慈溪关停三家大型废旧塑料交易市场,1532处非法废塑料加工点全部停工;平阳水头关停一批制革企业,鳌江发黑发臭的江水开始变清;义乌、富阳、宁波对污染企业开出高额罚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