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CCTV]《军工记忆·三线风云》全7集 1080P/TS 720P/MP4 国语中字 百度网盘

第一集

半个世纪前,400多万工人、知识分子、解放军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响应党的号召,他们告别亲朋,走进大山,来到“三线”地区,背井离乡投身国防事业,隐姓埋名铸建军工基石。在大西南一片片荒原和山岭之中,“三线”军工人用自己的双手搬砖运土,搭建军工基地。尽管自然环境艰苦,基础设施落后,这里依旧诞生了无数领先于世界的科技设备:在一个野外厕所改装的实验室里,洲际导弹的配套发动机研制成功。

第二集

军品任务忽然没有了,项目研制也都停滞了,在历史转折的关头,人们该何去何从?本集讲述了“三线”50年历史上的分水岭,以及“三线”调迁。上世纪80年代,由于国家的战略重点转移,“三线”单位普遍遭遇发展瓶颈,甚至陷入生存困境。留下来的人们想尽办法维持生存,节衣缩食搞研发。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,“三线”军工也尽量依靠自己努力走出困境,并在一些领域获得了可喜的成就。

第三集

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,世界战争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高新技术不断改造和推出各种新式武器,空中及空间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这一切都对传统兵器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,在时代变迁的双重压力下,兵器行业的很多企业都走上了转型民品、进入市场的道路。振华集团的前身是“三线”建设时期的电子基地,当年代号“0八三”。振华集团濒临破产之时,陈清洁排除万难,坚持将振华集团重组上市,让它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军工企业。核动力院转型民用核电领域后,经济效益明显提升。张森如副院长提出一个实现自己的百万千瓦核电站的目标。而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“华龙一号”核反应堆的开端。

第四集

成都,这座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, 在3000多年的建城史上,曾见证了中国各个时代的沧桑变迁。而半个世纪前的“三线”建设,在它的历史上,是一页重要的篇章。“军民融合”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,“三线”军工单位在带动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。这些给人们带来希望的高端制造业,也许就是未来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组成部分。

第五集 逆境转型

第六集 弯道超车

第七集 上下求索

免费通道

知否,知否;应是绿肥红瘦。
上一篇

[CCTV]《味道》五一特辑—匠心独“道” 全4集 1080P/TS/14.28G 百度网盘

下一篇

[今日说法]《文化的名义》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主持人频频倒卖野生动物制品参与犯罪?

你也可能喜欢

5 条评论

  1. 链接失效了,麻烦版主更新下。

  2. 链接又失效,麻烦更新下

    1. @毅路足迹 这几个不好分享啊,秒和谐。我回头尝试压缩以下把

  3. 链接失效,麻烦更新下

发表评论

插入图片

最新评论

精品推荐

返回顶部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